同层排水系统
15538371161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利用雨水收集系统解决景观用水问题


普通硬质化的市政设施使得降雨快速流过城市,来不及向下渗透,补充地下水,因而导致了地下水位降低、地面下沉、海水入侵等诸多问题的产生,改变了城市局部乃至整体的自然水文循环。通过对中国古代遗迹国外雨水收集系统理论和实践的介绍和分析,认为有必要从城市规划选址与城市水系统相结合、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利用雨水以及利用生态植物群落蓄积净化雨水这3个方面,综合解决园林景观用水问题,从而有助于实现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问题的缘起

由于多年的城市开发建设和持续的人类活动的影响,造成了周围环境地质和水文过程的改变。在城市中,由于大面积地面硬质铺地、排水管道的普及,使得具有良好透水性的自然地表被改变,城市水文循环状况发生了变化,导致大面积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径流加大,原有城市河道普遍不能满足防洪排水要求。北京市在1960-2000年,地下水资源累计超采57.04亿m³,城近郊区泉水基本断流,湿地消失。城区地面沉降面积达到1800km²,中心区*大累计沉降量已近850mm。上海市区400km²在1957-1992年,地面沉降1110mm,直接经济损失达2900亿元。

在沿海降水量充足的地区,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致使海水倒灌,侵入沿海含水层并逐渐向内陆渗透,海水入侵的直接后果是地下淡水受到海水的污染、沿岸土地盐碱化、水源受到破坏、沿海建筑物受损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中国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广西、海南和台湾等省市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加剧现象,其中环渤海地区比较严重。

目前,中国城市中的市政排水设施均采用硬质渠化的措施,地面铺装和地下排水管网均是以尽快汇集和排除地面径流为目标,降落的雨水快速向城市中的各种河道聚集,来不及渗入地下。城市中的广场、人行道等硬质铺装多采用天然石材(水泥混凝土和砌块砖)铺砌而成,面材的底部大多铺设水泥砂浆,面材之间的缝隙也多用水泥砂浆封住,雨水难以从硬质铺装下渗。而圆明园为了避免园林中的水流失,采取在湖底铺设防渗膜的方法。诸如此类的方式更加剧了干旱缺水的趋势。因此有必要采取“市政设施绿化软化”的方法,将雨水延留在城市中以提高地下水位,增加蒸发量,避免上述地址水文灾害的发生。

2、古代雨水收集系统实践

中国古人意识到了水循环对人类生息的重要作用,并在堪興过程中,灵活运用这一规律,选择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风水格局。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有利于涵养水土,调整小气候,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

北京北海公园团城是古代雨水利用工程中较好的实例。团城行宫是清乾隆在永定河进行整治时兴建的行宫,是一个孤立、封闭的单元,地面高出北海湖水水面5.64m,古树生长所需的水分很难从地下水中得到补给,只有靠天然降水。因此,团城内并没有设地面排水明沟和在城墙上设置泄水石槽(吐水嘴),地面采用铺装倒梯形青砖和设置地下排水廊道的做法,充分利用了天然降水,并为古树营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3、现代雨水收集系统的实践

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早期快速城市化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20世纪80-90年代开始重视城市雨水资源化和雨水的收集利用。其经验和方法对于中国不无借鉴意义。


海绵城市 雨水收集 虹吸排水 同层排水 树脂排水沟/景观井盖 公司简介 新闻中心 成功案例 联系我们